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生活污水全进网 垃圾处理全覆盖

4月11日,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题培训班在苏州市吴中区开班,全市各涉农区所有街镇都派出主要领导参加交流学习。

不看不知道,不比不明了。当地在农村污水治理、垃圾清理、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思路,让培训班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了全新的定位和思考。

吴中区临湖镇黄墅村距离太湖直线距离仅300米,整个村庄镶嵌在太湖边的森林水域里。培训班一行漫步于此,无不感叹水清岸绿,风景如画。当地村干部指着一处民居墙角下的污水排放管介绍,村里房子的下水设施全部接入污水管网,并入城市主管网,避免了自然排放对太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。

这是苏州市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。早在2005年,苏州就开始试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,2015年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3年完成投资72亿元。截至目前,苏州14000个自然村中,除待拆迁村外,其余村污水设施覆盖率已超过90%。

苏州市水务局副调研员贡瑞金介绍,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,苏州是以县、区为单位抓推进,没有让镇、村自己搞,否则会参差不齐;在技术上,到底是管网建设还是使用独立设备要因地制宜;后期维护则交由专业机构,实现建管并重。目前,苏州已初步建成污水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,有统计、报警等功能。
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我市与苏州还存在较大差距。浦口区桥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庆枫在参观学习后深受启发,他表示,桥林街道有18公里长江岸线,在污水治理上要借鉴“太湖经验”,开展污水管网建设。

垃圾清理就地解决

苏州在2015年就已实现“组保洁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市处理”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,截至2018年底,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65%;而我市在2017年才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,到2018年底,行政村垃圾分类覆盖率也只有50%。

即便走在全省前列,苏州依然没有停下脚步。在吴中区横泾街道新齐村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,工人们将一桶桶厨余垃圾倒入生产线,经过挤水、分类等工序,再把残余物质装入生化发酵的机器内,便能生成有机肥。据介绍,该站每天能处理1.5吨厨余垃圾,覆盖4个行政村共2500户农户。在吴中区农村,这样的垃圾处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。

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党工委书记田峥嵘表示,“我们更加不敢松懈,更要奋起直追。今年,街道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,垃圾分类仍然是关键,我们将通过努力,最大限度做到各类废弃物不离岛和就地资源化。”

美丽乡村留住乡愁

南京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、发展快,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,与苏州相比整体上不落下风。不过在看了以吴中区临湖镇为代表的苏州美丽乡村后,大家都觉得当地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些细节和理念值得借鉴。

在临湖镇柳舍村,白墙黑瓦,错落有致的民居被改造成一座座民宿,没有刻意开发的痕迹,更多是因地制宜的修饰和点拨。

吴中区委宣传部长顾建列介绍,吴中区强调规划引领,把苏州市29家设计单位纳入设计资源库,任何乡镇都可以邀请资源库里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;建设时把村庄融入当地形态,做好水、田、山、果等融合文章。“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教训。”顾建列说,建设第一批美丽乡村时,太过重视绿化,面积大、落叶多,导致绿植和花草到后期无人管理,反而成为负担。后来通过减少部分绿化,回归生产,引导种植有观赏性的蔬菜瓜果,更受村民欢迎。

江宁区秣陵街道办事处主任鲁志全表示,建设美丽乡村,要把文化传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自身特色,在此基础上,后期要做到长效管理。

六合区马鞍街道办事处主任贾如臣则说,提升农村村容村貌,要遵循“注重保护、留住乡愁”的理念,让现代与传统相得益彰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记者 李都

特别声明: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